文章详情

桃红葡萄酒如何酿造,有什么步骤

04-15     浏览量:41

  葡萄酒,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之一,科学家们一直孜孜以求于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在人类几千年的有史记载文明中,葡萄酒始终都如影相随。它们不仅仅承载着人类的喜怒哀乐,寄托着人类的信仰与尊崇,而且还滋润着人类的心田与灵魂,其中桃红葡萄酒也是不可缺少的存在,那怎么酿造的呢?具体步骤如下!

  桃红葡萄酒如何酿造

  酿造桃红葡萄酒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直接压榨法、短暂浸渍法和混合法这三种。

  首先是直接压榨法,方式与酿造白葡萄酒相似,都是先压榨,将葡萄汁与葡萄皮分离之后,再发酵。由于压榨的过程中,果汁会与果皮进行短暂的接触,从中提取少量颜色,因此可以酿造出颜色非常淡的桃红葡萄酒。

  短暂浸渍法呢,其实就是在葡萄破碎后,将葡萄汁与果皮、果肉浸泡在一起,让葡萄汁提取少量葡萄皮中的色素和单宁。浸渍的时间越长,提取的色素和单宁就越多,至于要泡多久,就看酿酒师想要酿什么样的酒了。浸渍完成之后,再将葡萄皮等果渣去掉,对葡萄汁进行发酵,得到桃红葡萄酒。

  最后是混合法,也就是将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进行混合,这种做法在所有的欧盟国家都是绝对禁止的,但桃红香槟是个例外。在一些新世界国家,有些低价位的果味型桃红葡萄酒,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酿造的。

  葡萄美酒与人生

  世界上有上万种葡萄,其中可用于酿酒的葡萄品种也有8000多种。人类社会也有不同的肤色种族,不同的国家民族,世界几十亿人口中每年都会有几千万婴儿降临。在有人类常年居住的六大洲中,酿酒的葡萄都有生长。它们长在山坡上,长在河流边,长在田野旁;它们有的出生在视葡萄为天馐尚品而被精心呵护的旧世界,有的则出生在土地广阔粗放管理的新世界。先天的因素让有些葡萄在绝佳的风土条件下生根发芽,而有些葡萄则只为基本的营养和生存而努力。当北欧为肥胖烦恼、希腊为福利罢工时,亚洲却在辛勤劳作,非洲却在食物饥馑。生而不平等,存在于葡萄酒,也存在于人生。

  在生长环节,当煦暖的春风吹起,葡萄们开始了它们欢乐的生长,嫩嫩的新芽从弯弯曲曲的枝蔓上探出来,葡萄的叶子像一群天真的孩子伸出双手感受着日月星辉,感受着雨露年华。他们在感受他们的人生,他们以其少年的心在体会这个世界。葡萄们在探索着,在积聚着能够在未来升华的芳香;孩子们也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他们也在思索未来如何回馈这个世界。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栉风沐雨,他们生长、开花、结果,享受着自然给予他们的恩赐,像懵懂的少年一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但是同样,生长中的葡萄和成长中的孩子也都不得不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不说狂风暴雨、烈日酷暑、洪水冰雹,就是开花季节突如其来的霜降,采摘时节不期而至的降雨,都会严重影响到未来葡萄酒的品质。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花季如梦的少年遭遇一场车祸、疾病或家庭变故,都将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在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的烙印,取名建国卫国的一代人;看到国家的背影,曹植七步成诗;看到家庭的浮沉,雪芹红楼一梦;还看到个人的奋争,假如给我一天光明的海伦。生命的坎坷与起伏,存在于葡萄酒,也存在于人生。

  当葡萄历经坎坷,终于长成进入酿造环节,就好像人生来到了大学校园,为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做最后一道锤炼、萃取和升华。在这里,葡萄们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挑选、破皮、压榨、发酵,经过酿造师的手调配、装瓶,形成自己葡萄生涯中的第一口原酒,一如我们第一次机床旁实习出成果的惊喜与欢跃。我们成才了!但新酿成的酒,往往单宁较重,入口青涩,如同初出社会的年轻人,单纯、激进,象牙塔的幻灭,社会现实的冲突与理想的不协调,他们都需要继续发展和陈化,去经历人生的第二次升华。经过几年的窖藏,葡萄酒变得顺滑,同样经过几年社会熔炉的锻炼,年轻人变得成熟和稳重,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喝到这样的一瓶酒,遇到这样的一个人,你会觉得物有所值、人有其才,他们都在青春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华。

  然而,有些酒会止步于此,有些人也会止步于此。这些酒或囿于先天的葡萄品种,或囿于生长所处的环境,或囿于自身价值的追求,他们的适饮期都很短暂。但是,有些酒则在黑暗的瓶中继续生长、继续熟化,就好像那些杰出伟大的人一样,他们选择持久的等待,选择艰苦的探索,他们的生命已经不再是为了躯体,而是为了信念,为了理想。在这一刻,他们超越了肤色,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国家,甚至超越了他们有限的生命,成为全人类所共有的宝贵财富。他们存世的每一年,都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希望,而当他们涅槃而出,陈酿启封的那一刻,洪钟巨儒,大音希声,世界为之倾倒,人类为之动容。他们的思想和成就成为人类香飘千年的永世佳酿。

  当我再次凝望手中的这瓶珍酿时,我看到了美酒,也看到了人生。

  葡萄酒的“天灾人祸”

  1、天灾

  19世纪的欧洲人对于收集北美洲的植物样本十分狂热,狂热背后的隐患——白粉病,使欧洲的葡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下滑,法国1854年的葡萄产量更是创下了60年来的历史最低。后来,欧洲葡萄酒业又受到葡萄根瘤蚜病的袭击,受此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几乎整个国家的葡萄树都被摧毁。葡萄根瘤蚜病只有葡萄树的根部会感染,因此将葡萄树嫁接到天然免疫的美洲葡萄树的根部可以避免根瘤蚜的侵害。然而这项措施却又引发了霜霉菌,连同19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黑腐病,这对欧洲葡萄种植业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直到20世纪初,这种困扰才结束。历数过往葡萄酒业的病虫灾害,以葡萄根瘤蚜病对欧洲葡萄种植业的危害程度最为深重。

  根瘤蚜属同翅目,瘤蚜科,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会不断蔓延至其它葡萄树根或树叶以吸吮汁液,对葡萄园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该虫最早于1854年发现于美洲,广泛存在于纽约和德克萨斯等地的野生美洲葡萄上。19世纪中期,欧洲开始大量从美洲进口葡萄树。1863年,葡萄感染根瘤蚜虫病现象首次发现于英国;同一年,法国罗讷河谷的两个庄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之后朗格多克、波尔多的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法国根瘤蚜病至此彻底爆发。至19世纪80年代,根瘤蚜虫病灾害共毁灭法国葡萄园约100万公顷。到1900年时,根瘤蚜已侵袭遍布整个法国,法国葡萄酒产业损失高达5,000亿法郎。

  在法国葡萄根瘤蚜病爆发后,随后整个欧洲被此病害波及,欧洲葡萄酒业因此受到了重大打击。1875年,澳洲的葡萄树也因不断移民至此的欧洲人感染了这种疾病,其葡萄种植业受葡萄根瘤蚜危害较为严重。而西班牙由于染病较晚,加之染病时期已经找到了嫁接美洲葡萄树根的治疗方法,因此受此病害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这又促使许多法国人去西班牙发展酒业,对西班牙葡萄酒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祸”

  葡萄酒的出现和发展是应人类的需求而产生的,所以当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时,葡萄酒的命运也会发生改变。

  世界各地许多地方在不同时期都因各种不同原因出现过禁酒,有的为减少粮食消耗备战备荒,有的为防止民众酗酒堕落,聚众闹事。在众多的禁酒事件中,以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禁酒事件影响重大。

  美国的清教徒文化背景,使得该国成为西方社会中禁酒情绪最强烈的国家之一。这些清教徒有禁欲苦行,节俭自制的思想倾向,禁酒令正符合他们的要求。当时舆论还流行一种观点,那就是酒精是犯罪的根源,如妇女运动要求通过禁酒以减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此外,工业资本家认为工人饮酒影响劳动纪律和生产效率,因此对政府施压。1919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内容要求“自本条批准一年以后,凡在合众国及其管辖土地境内,酒类饮料的制造、售卖或转运,均应禁止。其输出或输入于合众国及其管辖的领地,亦应禁止”。

  然而,在实施禁酒令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税收减少,地下黑市泛滥,管理成本巨大,黑社会依靠走私烈酒发展壮大等。1933年,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废除了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解禁之后,一些较大型的葡萄酒厂恢复了生产,但有些规模较小的酒厂却埋葬在了那段“黑暗”的时期。国家禁酒法定虽已废除,但地方性的禁酒及其相关措施却并未绝迹。直到1966年,美国的一些州仍然禁酒。即使时到今日,美国的一些小城小镇仍是“滴酒不沾”。

  除了禁酒外,诸如奥地利在甜酒中添加二乙醇等造成不小社会危害的丑闻,也对当地的葡萄酒产业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这些地区的酿酒人或许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恢复毁在自己手里的声誉。

  葡萄酒的不同知识

  1、风土人情之旅

  这其实跟产酒国毫不相干,因为它的真正魅力来自它那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因此,列出“十强”名单就是不错的题材。另外,此题材主要是讲述个人经历,所以完成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2、美食与美酒体验之旅

  目前,美国加州纳帕(Napa)和索诺玛(Sonoma)地区正风行一种全新的美食与美酒体验方式。越来越多的酒商尝试着在旅途中与酒客一起探讨美酒与美食的搭配。这样的方式确有推广的价值,也有可书写的空间,包括美酒与美食的搭配,观光旅游,以及与搭配美食的主厨来一次亲密接触。

  3、政客与葡萄酒

  “社会名流与葡萄酒(CelebritiesandTheirWines)”话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了。今年正好是选举年,采访一些既会酿酒又参与立法的政客就是一个十分夺人眼球的话题。当然爱酒的立法人员不在此列。因此,作者就可以从立法者和法律本质的角度来探讨酒精在政治中的地位与影响。

  4、葡萄进化史

  作为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新书里最吸引人的一部分,“酿酒葡萄(WineGrapes)”主要关注的是葡萄品种的培育与繁殖。选取一种葡萄,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向读者展示一些未解之谜的探索过程,以及其背后的罗曼史,或者其背后的科学根据等,都会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亮点。

  5、评级体系的探讨

  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100分评级体系已是众所周知。但是,有没有另一种评级体系来替代它呢?如果有,那这种新的评级体系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作者比较偏爱这种探索构思类的文章。所以,探讨这些争议性话题也是不错的题材。虽然这是一个“专家”级别的话题,但同时也与消费者息息相关。

  6、评级体系的经济价值

  这个话题本应该出现在财经报道专栏中,但作者认为出现在大众传媒版面也无伤大雅。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话题与上面的话题重合,但是却有更大的讨论空间。为什么要接受酒评家对一款酒的评判呢?评判就是为了抬高售价吗?如果是,到底能提高多少?评判会对其他酒的销售造成影响吗?如果有,那么影响到底有多大?这可是一个包含数学、哲学、实践科学以及利益的话题,肯定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7、低端酒出产国

  写一篇反传统的葡萄酒产地旅行日记,虽然这可能不太好写,却会为我们提够另一种视角来反观与反思我们目前只关注高端酒的这一现状。走高端路线的产酒国能否也走走低端路线呢,比如提供廉价住宿,廉价食品,或者免费的品尝等等。

  8、卡通形象的塑造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葡萄酒都是权势与富裕的化身。每当看到一个把美酒与富人联系起来的卡通形象,就会让人想起这个现状。虽然这话题有点学术性,但是,塑造一个把权势与葡萄酒相联系的卡通形象,也是够吸引人的。

  9、葡萄酒的丑陋史

  一谈到葡萄酒历史,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臭名昭著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往往表现出可笑的一面。从未见过的55分评级体系以及相应的评论,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题材。现在偶尔也会有这样的可笑事件,但极少。可是,在20年前,的确发生过此类事件。陈述这些故事的产生过程,它们的作者,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影响,都将是有趣话题。

  10、葡萄酒的政治力量

  在一些有关葡萄酒的法律法规的制定问题上,偶尔可以见识到葡萄酒领域里的权利斗争。但是,作者从未见过一篇讨论在葡萄酒世界里政治权利到底在谁手里的文章。是国会游说人员,还是政治团体,抑或是个人呢?在葡萄酒世界和葡萄酒政治里,到底谁拥有最大的权利,这一话题也是可以写的。

  红、白、桃红葡萄酒的酿造方法你都记住了吗?忘了的话,可以关注我们,及时收看!

相关推荐